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商业 > 研究

论“硬核”电影的成功

来源:蔡江伟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9-02-13

摘要:  听说,得益于口碑传播,今年春节档的电影票房创新高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本人却也买了几张电影票,为这些票房贡献了绵薄之力。往年的春节档电影我也关注过,参差不齐,但一些电影莫名其妙地就刷出十亿...

  听说,得益于口碑传播,今年春节档的电影票房创新高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本人却也买了几张电影票,为这些票房贡献了绵薄之力。往年的春节档电影我也关注过,参差不齐,但一些电影莫名其妙地就刷出十亿级的票房,很不正常,我以为。

  在一切国产的电影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还是这“硬核”电影,不只于简单的票房指标,这类电影,还能迅速引起口碑式的传播。常有懂行的人对我说,一部作品,“走心”还是“走神”,明眼人很容易就能看得出。但中国的电影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籍籍无名的状态。在十多年前,倘若票房能有一个亿,就堪称现象级产品,能在舆论上引发一阵热议。但现在这个价码却大幅提升,没有20亿的票房,大抵是进不了热片排行榜——即便如此,一些票房大热的电影,口碑却不甚佳。这其中,便有拉拢流量明星充数的抱怨,抑或是票房造假的质疑。观众上当的次数多了,也便聪明了起来,不再盲从于表面的票房数字,而关心起其他观众的评价来。结果便是,一些号称大制作、大投入的片子,在收割第一天的关注后,便急速降温。总而言之,今年春节档的票房是新高了,整体口碑也提升不少,甚至某部影片,还收获了“开启中国科幻元年”的赞誉,却也足以担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唯一的希望,就在于影视业乱象的扫清。其中最大的不忿,就是“硬核”电影无奈遭遇票房惨败,而一些滥竽充数者,却成为个中赢家,如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也逐渐终于有了好转,虽偶有蝇营狗苟之事传出,但观众的眼光,却愈发雪亮起来。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影视业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期。一座座影院、一块块荧幕,逐步从一二线城市渗透到三四五线。一家家影视公司,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加持。但其间事情很多,诸如流量明星不会台词,只念1、2、3、4、5充数;而这类明星的片酬,居然就要占到影片整体投入的大头;不重前期拍摄,却在后期“抠图”的行为,据说早已屡见不鲜;后来还演化出资本化的玩法,出品方自买票房,转手便在资本市场套利,便有细心的人发现,深夜时分的上座率和票价,居然水涨船高,堪称幽灵般诡异了……

  现在,“硬核”电影们终于理直气壮地站起来了,则普天之下的观众,其欣喜为何如?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网络、线下探听民意去。凡有业者观众,学生白领,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认为之前影视业乱象丛生的?尽管以苍白的剧本,却只要请几个敷衍的当红演员,再请点吹捧的枪手,辅以铺天盖地的广告,票房便滚滚而来,还美其名曰“流量变现”。烂片泛滥,如此短平快操作,却能收割最大的利益,于中国影视市场,简直是莫大的损害了。

  在举国欢庆的时节,一批“硬核”电影终于杀出一条血路来了。有不断增长的票房,和上涨的股价作证。而昔日的那些流量明星,在收割了几波民智后,也渐渐出现了变现困难的苗头。当廉价的工业香精并不能满足受众挑剔的味蕾时,所谓的捷径,终于走到了尽头。

  谁说他们就只喜欢红烧牛肉方便面?他们真正喜欢的,是红烧牛肉。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北京文化股价过山车 影视股爆款效应为何难持久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