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观察 > 观察

用“数学规划”思维激发市场活力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9-02-15

摘要:  政策时,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经济分析,而科学的经济分析离不开数学规划的方法,因为经济主体行为大多可以理解并表达成数学规划中的最优化问题,每个微观主体的发展实现最优化,整个经济社会便可能实现最优解。因此...

  政策时,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经济分析,而科学的经济分析离不开数学规划的方法,因为经济主体行为大多可以理解并表达成数学规划中的最优化问题,每个微观主体的发展实现最优化,整个经济社会便可能实现最优解。因此,政府在设计政策、施行调控时,若能运用数学规划的方法,便能避免对市场进行不恰当的干预或者制定出许多“拍脑袋”决策,而是由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出市场活力。这样的科学思维,对于2019年地方政府激发市场活力、稳住基建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方政府要通过运用数学规划思维优化营商环境、稳住基建投资,关键在于把握住数学规划思维在实际工作中的两个落脚点,即一是坚持市场化取向,二是建立激励相容机制。 

  无论是优化营商环境,还是稳定基建投资,地方政府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取向。许多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通过减税降费、优化税收征管体系与纳税服务、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这些都是很好的手段,可以为企业发展减轻负担。但是,要从根本上激发市场活力,仅仅“优化”营商环境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改革”营商环境,需要用结构性改革为民企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而坚持市场化的取向,应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思维。 

  何谓“改革”营商环境?举例来说,多数地区在新年后将稳投资、基建补短板作为优先政策大力推进。基建投资“戏码”如此之重,仅靠政府和国有资本是不够的,民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潜力亟待挖掘。但是,为什么民资在基建投资中的参与度一直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在与民企、民资合作开展基建投资时没有坚持市场化取向,没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干预太多,民企、民资在项目中获得的话语权太少,权利义务不对等。比方说,PPP模式是民企民资参与基建投资的重要方式。在一些PPP项目中,民企的出资比例远高于政府财政出资比例,但即便如此,政府在项目中的话语权依旧很大,表现得十分强势,拥有项目中许多关键环节的决策权。而民企虽然占资比例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其在项目中的利益也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民企、民资参与基建投资的积极性自然会减弱。由此可见,民企参与基建投资积极性不足、市场活力不高,是因为政府在市场化的项目中没有很好地坚持市场化取向,没有理顺与企业的关系,管得过多、权力过大。因此,所谓“改革”营商环境,不仅是要让企业纳税更少、办事更容易,更是要坚持市场化取向,由市场来配置资源,该由市场与企业决定的,政府绝不插手,该由企业享受的权利,政府不抢不占,给予民企公平竞争与发展的环境。唯有如此,企业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市场的活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无论是激励政府作为,还是激发市场活力,都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地方政府理不顺与市场的关系、对市场干预过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GDP指标在地方政府考核中的比重过高。为了追求GDP增长,政府会不由自主地干预市场行为,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通过直接干预市场行为,政府也确实能较为高效地推动GDP增长。但时至今日,这种方法已不合时宜。要破除地方政府对GDP增长的盲目追求,不能靠要求与命令,而应当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对政府的相关行为给予激励、建立约束,这样才可能使地方政府不一味追求GDP增长,约束自我权力,自发减少对市场行为的直接干预。 

  同样,要激发市场活力,需要由政府牵头,建立针对市场主体的激励相容机制。比方说,在吸引民企、民资参与基建投资时,除去给民企清晰的获利与商业模式外,政府不能一家独大,一定要赋予民企与其出资与义务对等的权利,让民企在涉及切身利益的事项或谈判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这样一来,才能激励民企广泛参与基建投资,激发民企的市场活力。 

  周小川新书中所强调的数学规划思维,落脚点是坚持市场化取向与激励相容机制。地方政府在施策与作为中,应当从中得到启发,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理顺与市场主体的关系,从而真正“改革”营商环境,激发出市场活力。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结束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