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加入 移动支付格局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来源: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7-03-07
随着银联加入移动支付的战局,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双寡头”局面恐将生变。
易观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达90419亿元,环比增长20.5%。其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占比为50.42%,财付通(微信+QQ)则为38.12%,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8.54%。
近日,坊间传闻马化腾在微信支付团队的会议上表示,微信支付2016年线下的份额已全面超越支付宝,并且奖励微信支付团队1亿元人民币。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宝对此消息均表示,不回复。
与此同时,支付宝以及微信支付也有痛点:即跨行之间互联互通的市场需求并未得到很好的满足,而这正是银联的优势所在。因此,此次银联的进入,很有可能会分食一部分支付宝和微信的现有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银联和银行等传统巨头已经开始觉醒,二维码支付的合规化使得政策上的制约已经解除,虚拟账户时代的来临则大大提升了银行的产品创新动力;同时,第三方支付则会面临网联上线、清算牌照放开和备付金集中存管落地等一系列新的挑战。”薛洪言分析称,2017年的市场竞争格局很有看头,不排除会成为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提升的拐点期。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此前支付宝与微信几乎垄断了移动支付市场,而银联与京东金融的合作将打破这一格局,或将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京东金融首席执行官陈生强则表示:“我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可能发生的一些变化,而低估未来十年可能发生的一些变化。新科技对支付行业的影响,也许是所有人都难以想象到的,包括用户的需求在变,技术在变,市场格局也在变化。所以现在整个支付市场的格局未定。”
对百度钱包、苏宁易付宝、万达快钱等实力较为雄厚并具有各自电商资源的平台来说,要么自己推出第三方支付,要么通过收购控股的方式推出第三方支付,他们依然试图在这个万亿元市场规模的第三方支付领域分一杯羹。
“大家现在看到的移动支付格局仅仅发生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而且是相对于年轻的互联网人群而言的,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在整个大支付中的占比并不高,还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发力下一代支付方式
无论能否打破移动支付市场的格局,银联或许都有“下一步棋”。
新年伊始,中国银联与京东金融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宣布京东金融旗下支付公司成为中国银联收单成员机构。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移动支付产品创新、联名卡、大数据应用、农村金融、国际业务等八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京东金融旗下支付公司网银在线将正式成为中国银联收单成员机构,可以开展银联卡线上线下收单业务。至此,仅支付宝一家第三方支付平台未加入银联收单机构阵营。
双方的合作,对支付市场的影响不小。“银联的庞大网络现在被定义为中国的金融基础设施,我们两家一起合作,首先我们会在支付领域作出一点名堂来。”谈及与京东的牵手,时文朝在话语中并没有掩饰银联的野心。
如果说银行卡是第一代支付产品,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扫码支付是第二代支付产品,中国银联要借助京东金融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先进技术,来打造新一代支付方式,真正对支付宝和微信扫码支付实现颠覆。
2016年9月,京东金融与银行合作联名电子账户,推出了“白条闪付”,这正是搭载银联的云闪付技术,实现了新支付体验的尝试。
“在未来的三到六个月,你们会看到一代一代的支付产品,无论是小范围的还是革命性的,我们都会很快推出。”许凌表示,跟银联这一块的合作,未来下一步整个支付的创新产品,一定是着眼于更新的技术。“我们认为下一代的产品一定是技术驱动的。”
“对银联而言,将更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提前拉入自己的阵营中,可以有效加深自身的护城河。同时,与银行相比,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以有效地刺激、推动银联清算体系的产品创新。”某不便具名的第三方支付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