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内需潜力 经济增长重质重长远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9-08-01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针对经济下行压力,会议指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
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时,释放了一些重要政策信号。其中,“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等提法表明,政策选择更强调中长期,重在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而非以刺激手段提升短期经济增速。
以改革促消费扩内需
“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本次会议对扩大内需作出了具体部署。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二季度之后内外需求走弱。另外,会议重提“六稳”,也说明与一季度相比,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是下半年重要工作,促进消费力度将会加大。
数据显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而2019年上半年增速降至8.4%。虽然6月份增速高达9.8%,但受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7%拉动,高速增长可持续性不强。在唐建伟看来,居民收入增速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国内消费增长。
此外,有专家认为,居民收入的结构分化产生了消费分化现象,也是导致国内消费增速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如此次会议所指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近期,促进消费的政策密集出台,例如发展夜间经济带动消费,支持有条件的核心城市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和国际消费城市,落实汽车、家电、信息、养老、育幼、家政等领域促进消费政策,从供给端入手改革,提升供给质量。需求端方面,要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保改革等入手,提升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
稳投资重点在制造业
在内外需求增长放缓的环境下,制造业投资预期有所减弱。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至3%,制造业利润同比降低4.1个百分点。产业链水平和产业基础能力关系到一国竞争力强弱,制造业作为工业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会议明确提出了稳制造业投资的政策导向。
有机构人士认为,在外需走弱、宏观杠杆率偏高的约束下,扩大国内需求是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抓手,这也与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由外需驱动转为内需驱动的发展模式以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一致。唐建伟也表示,下半年稳投资的重点在于稳定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重在补短板领域和转型升级领域,不会全面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基建补短板强调补齐铁路、公路、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领域短板。而此次会议首次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纳入补短板工程。可以看出,当前补短板领域不只局限于公共事业和重大项目,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也成为补短板的新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今年以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已经被多次提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城镇老旧小区大力改造提升;4月份,住建部等多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有专家预计,中央可能将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资金支持。
房地产不是短期刺激手段
与前两次政治局会议一致,本次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表明了对房地产市场的一贯态度。但不同以往的是,本次会议措辞更为严厉,立场更为鲜明,首次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同时没有提及“因城施策”“一城一策”。
“会议明确了房地产市场的定位,即强化其消费品的概念,更多考虑房地产背后的消费需求。”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以往经济下行压力大时,各地方政府房地产政策的松紧度不一。而本次会议的定调,表明单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大而盲目松绑楼市,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是行不通的。
唐建伟认为,近期监管部门已经明显收紧了房地产融资,表明了中央“房住不炒”的坚定决心,坚决遏制房地产泡沫,未来房地产调控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房地产行业或将迎来持续结构性优化,对此一定要有清醒认识。
此外,城镇化思路也发生了转变。会议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添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快重大战略实施步伐,提升城市群功能。”而提升城市群功能不依赖于房地产市场扩张,而是通过提升高技能、高素质人口的有效流动,提升劳动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进而形成城市经济新增长点。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