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观察 > 观察

居民储蓄如何进入资本市场?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0-01-07

摘要:  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消息甫出...

  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消息甫出,外界即关心居民储蓄如何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是否利好A股、这样做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等问题。

  “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核心是培育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不是让储蓄资金直接进入股市。”对于外界关心的内容,银保监会办公厅主任肖远企在媒体通气会上作出上述回应,在他看来,我国间接融资比例较高、直接融资占比较低,中央也多次提出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此,可以借助机构投资者,让居民储蓄进入资本市场。

  优化融资结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居民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中间有一个“桥梁”——机构投资者,例如银行、保险、信托等机构都可以是。“当前我们通过资管新规推动的转型,可以更好实现银行理财转型、信托回归本源、保险资管进一步发展,通过资产端从债务类转化到权益类资产,让这些机构变成合格的机构类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结构的优化。”

  在上述媒体沟通会上,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解释称,过去大部分居民储蓄是以银行存款的方式进入金融市场,这就形成了间接融资;未来居民储蓄可能会加大对理财、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力度,这些资金进入金融市场就会形成直接融资,从而平衡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占比。

  优化融资结构直指经济高质量发展。“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是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主要也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最后达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曾刚表示,原来的银行或者信托机构,虽然在负债端分流了储蓄,但在资产端却依然对接非标类、其他债务类投资,属于间接融资。不但无助于融资结构的优化,还将间接融资转化到表外的间接融资,潜藏风险也比较大。他认为,通过银行理财业务真正朝资管化转型,通过完善机构投资者,实现居民储蓄导向资本市场。

  机构投资者可以有哪些?

  那么,国内居民储蓄的体量有多大呢?

  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11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97.55万亿元,同比增长8.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92.28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8个百分点。

  相当大规模的资金如若能够有合适渠道部分进入直接融资市场,不仅对实体经济发展大有裨益,也是居民投资的良好渠道。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间接金融体系下,从储蓄到投资的机制造成我国银行体系风险集中、投资效率不高、宏观杠杆率偏高等问题,这也是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呈现高度散户化的特征,羊群效应突出,市场参与主体行为趋同,市场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

  所以,培养机构投资者、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至关重要,而对此监管已有多次提到。

  在去年12月,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会议上表示要多措并举增加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包括大力加强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拓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范围、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资金投资股票等。

  去年年初,肖远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为更好发挥保险公司机构投资者作用,维护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银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使用长久期账户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拓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加大专项产品落地力度。

  在王一峰看来,机构投资者丰富,尤其是多元化、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进入市场,目前看基于养老金的第三支柱可以是较好的选择。

  肖远企指出,直接融资发达的美英市场,主要是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来配置资产。个人投资者,格局不同的风险偏好,也可以通过投资理财、债券、股票和养老基金等投入资本市场。

  不过在采访中专家也提醒,银保监会引导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本质还是在资金一端做工作,资本市场本身的建设同样重要,如何更好体现价值发现,是否能提供高于债券市场的稳定回报,都是吸引投资人、储蓄者进入这个市场的核心因素。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全面脱贫之后还要关注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