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时评 > 时评

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出台 万亿产业“入春望夏”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2-03-24

摘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全方位解读《规划》。《规划》首次明确,氢...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全方位解读《规划》。《规划》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

  氢能三大战略定位明确

  《规划》明确了氢能的三大战略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在发布会上表示,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氢能与电能类似,长远看,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中重要的二次能源。”王翔说,一方面通过“风光氢储”一体化融合发展,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随着燃料电池等氢能利用技术开发成熟,氢能—热能—电能将实现灵活转化、耦合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能源政策研究所负责人景春梅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规划》有五大亮点:一是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二是突出绿氢发展方向,鼓励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氢;三是强调创新引领,自立自强,系统构建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四是强调安全为先,强化氢能全产业链重大风险的预防和管控;五是鼓励多元示范,但也要稳慎应用,逐步拓展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应用,避免一些地方盲目布局、一拥而上。

  发展目标明晰 万亿产业“入春望夏”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200万吨/年。

  北京氢璞创能公司董事长欧阳洵对记者表示,《规划》明确氢能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地位,并提出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的预期目标。“我预计这会促进燃料电池车辆超预期发展,可能会达到10万辆。”他说。

  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秘书长卢琛钰对记者表示,《规划》明确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未来场景,交通应用是突破口,储能、发电、工业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规划》还提出,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支持氢能相关产业发展。”王翔说,将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运用科技化手段为优质企业提供精准化、差异化金融服务;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氢能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注册上市融资。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晨会精华:等待市场再次探底企稳!关注潜在四个方面因素 如何掘金?

下一篇:晨会精华:A股已经进入磨底期!市场变化或仍需时间验证 重点关注两大领域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