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更多>
聚焦新闻
×
新闻 > 产经 > 产经

“熊孩子”的标签不应滥贴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每日财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07-28

摘要:  孩子在安静画画,家长却被乘务员反复提醒“管好孩子,别让他乱跑”。旅途中的一个小细节,引起了女作家的不满,也戳中了网友中不少家长的痛点。乘务员的提醒是否多余?这一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不可否认,...

  孩子在安静画画,家长却被乘务员反复提醒“管好孩子,别让他乱跑”。旅途中的一个小细节,引起了女作家的不满,也戳中了网友中不少家长的痛点。乘务员的提醒是否多余?这一话题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不可否认,生活中确有“熊孩子”扰乱公共秩序,个别网传视频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也有“熊家长”,疏于管教、一味纵容、忽视他人正当权益。从乘务员的立场出发,预先提醒无可厚非,也是对其他乘客负责的体现;车厢事务冗杂,来回走动中习惯性说教,这样的小失误似乎不值得上纲上线。

  但从普通家长的角度来看,这份“谨慎”却不甚友好。据当事人叙述和铁路部门的回应,语气用词不当带来了些许误会。又有不少网友深有同感,纷纷讲述自己“被强行赶到车厢连接处哄孩子”的经历。可见矛盾的核心并不在于这件小事的是非,而是要理清楚应如何看待公共空间中的儿童。

  其他乘客希望不被打扰的诉求是正当的,家长哄娃带娃的难处也应该被理解。见到带娃的家长就打起十二分警惕,孩子一哭闹就催促其离开,甚至想要把普通乘客和带娃乘客“隔离开来”——这并非是积极解决矛盾的态度,甚至有点“不近人情”,我们需要一个更为友善的公共空间。许多人怀念儿时的列车车厢。孩子突然哭闹,周围一圈的“叔叔阿姨”们有的找玩具,有的掏零食,有的亲自上阵帮忙哄娃。安抚孩子不只是一个家庭的义务,更被视作是同车厢“临时性小群体”的共同责任。此番景象如今已经很难见到了,趋向个体化的社会中,乘客们更多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打扰别人也不希望自己被打扰。

  近年来,儿童友好型环境建设的呼声渐高,“尊重儿童主体地位和空间权利”是其中应有之义,列车车厢也是如此。近日就有报道称“三岁半萌娃坐高铁10小时不哭不闹,一路给自己打气”,让不少外放抖音、高声交谈的大人感到羞愧。盲目贴上“熊孩子”的标签,实则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缺少与孩童世界的换位思考。包容应是相互的,儿童的特点也应得到尊重。

  多准备一些童书和玩具代替冷漠的提醒,在孩子哭闹时及时提供帮助,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多给孩子家长一些时间和空间,这对于乘务组而言其实并不难做到。与其纠结于“管不住”,不如多想想“如何引导”,寻找更多安静环境与儿童体验的“联结点”。


责任编辑:《每日财讯网》编辑

上一篇:“游戏再认知”成共识 超级数字场景开启产业新格局

下一篇:住建部明确楼市调控方向:降低首套房首付比 落实认房不认贷

分享到: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7135130 传真:010-57135130 邮箱:mrcxnews@163.com

本站郑重声明:每日财讯网所发布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本网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Copyright Up to 2022 mrc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71131号 【京ICP备16069224号  

关闭
关闭